- · 《中国内镜杂志》数据库[10/30]
- · 《中国内镜杂志》期刊栏[10/30]
- · 《中国内镜杂志》杂志社[10/30]
- · 《中国内镜杂志》编辑部[10/30]
- · 中国内镜杂志版面费是多[10/30]
- · 《中国内镜杂志》投稿方[10/30]
低风险早期结肠癌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进展(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3 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以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腹腔镜与内镜双镜联合技术(CELS)在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如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
2.3 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以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腹腔镜与内镜双镜联合技术(CELS)在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如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间质瘤和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优势日渐凸显。该技术充分发挥出腹腔镜和内镜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势,取长补短,扩大了微创领域,为以往单纯内镜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或必须行开放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选择,同时治疗安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更高[13]。CELS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但因技术通常要求能熟练掌握内镜技术的外科医师执行操作,而目前我国能同时熟练掌握腹腔镜及内镜手术的外科医师较少,因此其尚未在我国普遍开展。
笔者所在团队近三年在应用CELS技术切除结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经内镜或腹腔镜全层切除肠壁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肠黏膜及肿瘤直接暴露于腹腔的情况,因而也存在粪质外漏污染腹腔导致腹膜炎,甚至肿瘤播散至腹腔的问题。积极探索出有一种不仅微创,且能最大限度保护结肠功能,此外还能满足早期结肠癌根治要求、可避免腹腔污染及肿瘤播散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目前,已有专家提出了非腹腔暴露的腹腔镜联合内镜胃肠道肿瘤全层切除术(NFTLEX)这一概念,针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早期结肠癌,NFTLEX有两类双镜联合切除方法,即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切除和内镜下圈套切除[14]。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切除是在内镜辅助下、通过解剖游离结肠,将病变通过切割缝合器一次性切除的方法;内镜下圈套切除是在腹腔镜协助下游离结肠、楔形切除结肠系膜后,通过腹腔镜在“肠壁外”的辅助操作,将切除范围内的肠管、系膜“推”入圈套器,在完成肠壁浆肌层缝合后(非暴露)进行圈套切除。上述两种切除方式均可以满足结肠早癌非腹腔暴露和整块根治性切除的要求,但均需熟练掌握内镜和腹腔镜操作,术中做好“双镜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这一类双镜联合肠壁全层切除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已有数个针对结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结肠癌的技术可行性报道,尚未见在早期结肠癌的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15]。笔者所在团队对该方法进行了前期临床探索并予以改良,改良点在于对系膜侧肿瘤除了局部切除,同时对肿瘤所在区域的肠系膜进行楔形根治性切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通过较大样本量的验证性研究,观察非腹腔暴露的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制定非腹腔暴露的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早期结肠癌的操作规程(SOP),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结肠肿瘤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理想的治疗选择,为此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打下基础。
3 结论
伴随近年来肿瘤患病率不断上升,结肠癌发病率也有相应升高,早期确诊疾病后开展有效治疗能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控制其病情进展。对于低风险早期结肠癌,外科手术、内镜治疗、腹腔镜结合内镜治疗均是有效术式,如何处理低风险早期结肠癌是结直肠外科医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采取传统的根治性节段性肠切除还是更加微创的治疗方法,需要临床开展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相信未来低风险早期结肠癌的治疗会朝着更符合无瘤原则、更具规范性的方向发展。
[1]陶勇,康清杰,向征,等.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3):255-261.
[2]贺燕芳.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9,37(5):454-456,459.
[3]曾涛,李伟学,钟敏,等.结肠癌分期对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价值和远期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4):628-631.
[4]Sammour T,Jones IT,Gibbs P,et Oncological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Colon Cancer: Analysis of a Large Prospective Clinical Database[J].J Surg Oncol,2015,111(7):891-898.
文章来源:《中国内镜杂志》 网址: http://www.zgnjzzzz.cn/qikandaodu/2021/0118/415.html
上一篇:内镜式太阳灶
下一篇: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