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

来源:中国内镜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背景:文献报道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突出颈椎间盘测量方法。目的:运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分别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
背景:文献报道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突出颈椎间盘测量方法。目的:运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分别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椎间盘体积,并对比观察其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选出更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6月至2019年11月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63岁,平均51岁;病程1-11个月,平均4个月。分别应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突出程度,采用吸收比、吸收率、吸收度、再突出比及再突出率等指标评估测量结果。结果与结论:①患者随访时间为6-34个月,20例病例共67个突出椎间盘,二维距离组中有56个突出椎间盘术后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三维体积组有61个突出椎间盘术后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二者吸收比分别为84%和9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二维距离组和三维体积组测算吸收度分别为12.30%-71.24%和7.71%-87.80%;②二维距离组及三维体积组少量吸收比、中量吸收比、大量吸收比分别为49%(33/67)、34%(23/67)、0(0/67)和36%(24/67)、49%(33/67)、6%(4/67),两组各吸收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二维距离组平均吸收率为31%,三维体积组平均吸收率为4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二维距离组及三维体积组再突出比分别为1.49%(1/67)和0,二维距离组该椎间盘再突出率为12.18%;⑤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5%(17/20),无一例加重或死亡;⑥提示三维体积法是一种较二维距离法精度更高、更适合定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方法,可为脊髓型颈椎病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内镜杂志》 网址: http://www.zgnjzzzz.cn/qikandaodu/2021/0302/464.html



上一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普通外科等四个科室荣获
下一篇: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初步研究

中国内镜杂志投稿 | 中国内镜杂志编辑部| 中国内镜杂志版面费 | 中国内镜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内镜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内镜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